冬日的夜晚,下班后归心似箭的打工人却总在门口遭遇静电的“突袭”。每一次触碰门把手,都像是一场小小的冒险,指尖传来的微微刺痛,让人不禁缩回手来。为了顺利打开家门,人们想出了各种“战术”:摸墙、口袋里放电池、用上各种“除静电神器”……只为化解这场无声的“战斗”。静电就像是冬日的顽童,给人们的生活中增添了一份小小的烦恼。
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,而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。带正电的 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之间具有吸引力,电子通常被束缚在原子核周围。由于一般情况下原子中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,因此物体不带电。
不过,不同种类的原子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。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时,电子就会从弱束缚力的原子转移到强束缚力的原子上,从而在物体表面形成带电区域。比如用塑料梳子梳头时,由于电子会转移导致物体表面存在电荷的不平衡,从而呈现出带电的性质。这就是静电产生的过程。
其实,这是静电的放电过程。当带有静电的手靠近金属的门把手时,金属内有许许多多的电子会被你指尖的电荷吸引,向你的手靠近,在手指和门把手之间会建立起电场。由于尖端放电效应,电荷会聚集在指尖,而指尖与门把手 靠得越近,电场就越强,最终电 场强到足以击穿空气, 形成 一股强大的瞬间 电流, 放电过程会产生响声和火花,电流作用 于手指神经末梢让我们感到疼痛。
静电的产生和湿度有很大关系。夏天湿度相对较大,空气中的微小水分子有导电性,可以通过和衣物接触,转移一部分电荷,减少静电积累;冬天相对干燥,不利于转移静电,所以我们就容易被“电”。
然而,但在其他地方,静电的危害不容小觑。 比如精密的电子设备就特别害怕静电,上千伏的静电可能将元器件击穿。
另外,输油管道、运油车也必须消除静电,因为汽油和管壁的摩擦会产生静电,如果不及时消除,偶然放电产生的火花会引发爆燃。所以油罐车的后面都会有一条小尾巴——静电带,垂到地上,目的就是将静电都传导到大地上。
消除静电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两类,一类是从源头上减少静电的产生,例如:增加空气湿度、选择不容易起静电的衣服;另一类是间接释放静电,例如:触摸墙体、钥匙等物体。
水分子有导电性,增加湿度可以有效转移身体积累的电荷,显著减少静电。市面上常见的静电喷雾也运用了类似的原理,它的成分里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,也可以起到中和电荷的作用。
这是因为动物的毛发在干燥环境中特别容易摩擦带电,又碰上这些调皮爱耍闹的主,一个不小心,就变成下面这样。
你可以尝试在房间里放个加湿器,在撸毛孩子前洗个手,多用防静电的梳子给宠物顺顺毛,用宠物湿巾润湿它们的毛发,从而减少宠物身上的静电。
冬天穿服时特别容易产生静电,这和衣服的面料有很大关系。冬天人们穿羊毛衫、羽绒服比较多,仔细看一下羽绒服里面的面料成分,会发现基本都是聚酯纤维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涤纶。
聚酯纤维和羊毛摩擦后特别容易产生静电,因为聚酯纤维表面是疏水性结构,不易保留水分子,导电率较差。
下图是静电序列(把物质按照由带正电到带负电的顺序整理成的推列次序),相距越远的材料越容易摩擦起电。
可以看到,羊毛和涤纶在静电序列图上相距较远,所以摩擦后静电较多。 如果在毛衣和羽绒服之间 加一层棉质衣物,那么静电会大大减少 ,因为棉的吸湿性好,不论是和羊毛还是和聚酯纤维摩擦,静电产生得都比较少。同时,在清洗衣物时,适当加入一些柔顺剂,也可以有效减少静电。
此外,为了从根源防止烦人的静电出现,市面上也出现了一类具有抗静电效果的衣物。将抗静电剂(表面活性剂)涂抹或喷洒在织物表面,抗静电剂赋予材料表面一定的润滑性,降低其摩擦系数,从而抑制或减少静电荷的产生。
摸墙是释放静电的一个典型途径, 因为墙壁能够将中的静电传 导出去。 当与墙壁接触时,的电荷可以通过触摸墙壁实现接地,从而释放掉所带的电荷,减少了与其他物体接触时再次产生静电的可能性。 手接触墙体的面积越大,效果就越好。
此外,手握金属钥匙等具有导电性的物品,将的电荷传导到钥匙上,再通过钥匙释放到其他物体上,也可以达到消除静电的效果。网上购买的静电消除器也是利用了类似的原理。
静电复印:使用带有静电的光敏材料表面,在曝光时,根据影像使局部电荷随光线强弱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存留影像,再吸附墨粉转印到纸张上。
静电除尘:利用静电场的作用,使得气体中的尘粒带电而被吸附。在冶金、化工中用以净化气体或回收有用尘粒。
总而言之,静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,它既有趣又神秘。通过了解静电的原理、产生原因,我们可以掌握消除静电的方法,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现象,将静电技术运用到生活中。
上一篇:汽车需要装静电带吗